第(3/3)页 朱棣一愣:“出动了多少兵马?武器装备如何?” 纪纲脸色有些难看:“具体数字还没有统计出来,但整个联众军加起来,各式轻、中、重型坦克,几达十万, 已确知的双翼战机、单翼战机、双翼轰炸机各机型,超万余!” 饶是早有准备,听到这个消息的内阁诸臣,仍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陛下,这...这如何去打?” 礼部新任左侍郎郭敏苦着脸:“咱们的装备数量远远落后于敌,一旦交火后果不堪设想,万一火站河一线失利,敌军沿着西域沙漠、草原便能长驱直入,直奔京城!” 朱棣冷着脸扫了他一眼,虽然很不满,但郭敏说的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如今大明的坦克也有万余,除了一部分留在腹心作为警备,大部分都被送往前线。 但这数量和联众军比起来,确实是有点少,甚至有些寒酸。 况且近十年未开战,这些坦克的战斗力到底如何,其实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迷。 虽然它们是基于苏谨留下的图纸和技术建造的,但如今苏谨已死,谁也不清楚这些玩意的战斗力到底如何。 如果真的以一敌十还好,若是苏谨吹牛,岂不是完蛋? “陈显,匠造局半年之内可生产出多少装备?” 郑赐在三年前已因年迈退居二线,虽然没有彻底从朝廷卸职,但只负责黎城军工厂。 如今的工部尚书已经换成了陈显,也是‘苏系’官员出身的第三个尚书。 足见哪怕苏谨‘不在了’,朱棣也对其十分重视,影响力超凡脱俗。 这也就是大部分学生基本都跟着苏谨走了,不然现在朝中恐怕真的是‘苏系’的一言堂了。 “回陛下”,虽然数据都在陈显脑中,但他还是端着记录本认真查看着数据: “半年之内,在原材料供给不出问题的前提下,能完成两千到三千的轻坦。” 说着露出苦笑:“您是知道的,轻坦的装甲要求不算高,还能勉力完成,但重坦和中坦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 “传朕旨意,户部、工部调用一切资源,全力辅助将作监、匠造局完成轻坦建造,先把西域的机动力量盘活再说!” 朱棣的主意很正。 虽然眼下面对的似乎是一个无解的困局,但他却没有太多的担心。 简单的小会开完,各人就各自出去忙活自己的事,只有南镇抚司的亦失哈留了下来,递上一份密奏。 “东厂要去醴陵抓密谍习作,还是周思雨亲自带队?什么重要的细作,还需要朕的这位副厂公亲自出手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