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变化-《来自角落的潜伏者》


    第(2/3)页

    话痨的飞行员也不服气:“诶诶诶,可别把我带进去。我只是一边活跃气氛一边交流交流情况,帮人带个话而已~说的话可都是很有营养的!”

    江秋看了他一眼,同样实事求是道:“关于没有必要性的聊天,你刚才和梁安讲了六句,在我说话时讲过三句。如果你背后的老板不需要一位警察和一名医生,这应该只是无实际意义的个人消遣,而非真正受人之托。”

    虽然完全没有祈使句,但听着总感觉像是指正。

    “……是,就算我嘴贫!”飞行员龇牙咧嘴地承认了,不过话锋仍旧一转,“但是吧,有意义的结论就是由无意义的事情堆积起来的。这是生活哲学。”

    这次江秋倒是没说什么能意外呛死人的话,只表示数据不足,“再看看。”

    由“江大法官”批准“取保候审”流程以后,情况确实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敏感的话题就这么不了了之,徐天翼远在天上无法下地飙车的焦虑也被卸下了一半,但也就在这一刻,他刚从嗓子眼里按下、由于种种不可控的事实怦怦乱跳的小心脏又被人强行提溜了起来,还是以一种非常新鲜难以预料的花样。

    江秋见到场面清净了许多又把视线挪到窗外,就好像云层之下森林以上那点天际线里有什么其他有意思的东西。但他也同时这样说,“徐同学,你现在一直留在这里而不是去处理袁家的事情,我认为其实不失为是一件好事。”

    “你认为?”徐天翼笑了,“朋友,你知道什么是糊口的工作吗?我可不是袁家因为钱太多专门请来发工资散财的。”

    他当然想找其他人确认现在究竟是什么情况,就算警方无可奉告至少也能找到袁家一些可能被问话的人,奈何现在刚才只剩下两格的手机信号因为空间位置的变化已经跳到了可怜巴巴的一格,WiFi和流量更是要网没有要命一条。

    黔驴技穷以后,徐天翼抬起了头,正看见江秋正凝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干什么?”

    “我在思考。”这不是卖关子,江秋是真的在花费时间思考,而面前的人除了因为他一句话僵在原地也没有任何打发时间的手段。在不到五秒钟以后,他便给出了“思考”的答案,“徐天翼,我保留刚才的意见。这不是工作时间,你现在不能接电话、不能收到信息,所以有充足的理由不在袁家的事务里出场。”

    徐天翼气歪了鼻子,“——而这是一件好事?”

    江秋目光坦荡,“因为无论你做什么都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但有一种被广泛验证的理论说明,工作中的人不被容许什么都不做。这其中存在两种假设,如果你不做,你会被认定失职,如果你不得不不做,像现在这样,你会很安全。”

    这家伙只讲逻辑,参考文献也无法考证,但只要能像正常的徐天翼这样理解过于直白的理论和曲折的双层否定句,也能发觉竟然还有几分冰冷的道理。

    袁家这件事的结果无非是谁被当凶手揪出来,作为律师的徐天翼当然可以去为某一方辩解,但过程中显然得面临着被另一方盯着的风险。

    和之前的窘境相比,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所有人都要“欢聚一堂”。也就是说,到场的所有人无论利益和立场是什么,无一例外全都是徐天翼的雇主。

    如果说一个事儿精老板和一群下属放一块是伙伴同心协力越过艰难险阻的职场故事,一群事儿精老板和一个下属处理业务,就是那个下属的十八层地狱。

    徐天翼当然不是自己之后也想不明白这一点,但他习惯的节奏从来都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哪怕上了难度也要硬上,就这么拿阳寿搏一个一战成名的机会。这却不是逞强,而是没办法的事:他现在的名气虽足年纪却轻,必须比任何骡子和马都要任人使唤才能保住这个由轻描淡写的老师介绍得来的工作。

    但是江秋的话也不一定完全错误,有风险就有收益,徐天翼冷静下来也能察觉到这一次可能是那种风险远大于收益的情况,也许莽撞又慎重的行进了那么久,依靠积攒的信誉有时当个缩头乌龟的确不错。

    但江秋不会关注这一点。或者说,按照他以前的行为逻辑,就算他能得出这样一条“不推荐”的逻辑线,他也不会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这种情况总是造成一种尴尬的结果:江秋有事情发生后才逻辑清晰的凭借前期线索给出推断。只要梁安没有表里不一暗地蛐蛐人,徐天翼应该是最早认定他是“事后诸葛亮”的人。

    但对江秋而言,当时没有开口的解释总是那么简单,因为“数据不足”。

    那么,什么变了?

    徐天翼看向江秋,仿佛对他的行为有了新的理解……以及更多的疑惑。
    第(2/3)页